2022年7月,原中国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信用卡新规”),在信用卡业务经营、发卡营销、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合作机构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要求。
至今年7月,过渡期结束,信用卡新规开始全面实施,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整改情况如何?如何迈向更精细化的发展?
加强业务经营管理
“信用卡新规发布后,我中心进一步对客户明确管控措施并优化信用卡经营策略,对单一客户持卡数量进行上限管控。”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中心符合监管长期睡眠卡率不超20%的要求。
“2022年10月27日我行就官宣,新开立信用卡账户时,同一客户持有我行状态正常的信用卡总数不超过6张。对于持卡数量超限的客户将不再核发新卡。我行将单一客户开卡数量上限定为6张,综合考虑了客户的资金、消费场景需求等因素,基本满足客户需求。”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线上化、境内境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以及数字化工具等举措,积极激活客户用卡意愿,唤醒睡眠客户。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清理睡眠卡方面,2022年以来,已有40余家银行发布公告表示清理睡眠卡,并限制单一持卡人持有超量信用卡,方式以限制功能和销卡为主。如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明确表示,对“沉睡”信用卡将进行销户及其他安全管理处置。农业银行、渤海银行等主要以限制账户部分功能为主,而用户可前往网点验证、激活后重新使用。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梳理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头。从数额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096.76亿元,环比增长11.76%,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9%。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在全球局势变化下,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市场波动、居民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可以导致持卡人还款能力下降。随着往年的消费升级和借贷便利性的提高,部分消费者可能过度负债,导致还款压力增大。而部分银行在信用卡审批和风险管理上的不足,可能发放给了信用资质不够稳健的客户。此外,部分银行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规范管理,这暴露了以往隐藏的不良贷款。
对此,在授信审核、资金流向等方面,商业银行均展开行动。如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建立客户承债能力评估体系与信用卡综合授信管理机制,将客户名下多个信用卡账户额度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并严格执行刚性扣减。
资金流向管理方面,自2022年以来,已有北京银行、光大银行、海口农商行、广发银行等机构公告表示,加强信用卡消费和现金分期资金流向管控,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领域、投资理财领域、购买彩票、赌博等方面,对涉嫌非消费领域交易行为的信用卡持卡人将采取限制交易、降额、停卡、终止分期等相关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新规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降低对外包催收的依赖度,加强对外包催收机构的管理。
“信用卡逾期催收的难点主要是债务人还款能力不足、催收行为规范和第三方催收机构管理问题。信用卡新规要求银行规范催收行为,不得违法违规公开客户欠款信息,限制了催收方式。依赖外包催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管理难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田利辉指出。
日前,中国互金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多家银行公开招聘催收人才等消息同样释放出加强催收管理的信号。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信用卡催收工作纳入总部统一管理。持续强化自催团队建设,对第三方催收机构始终严把准入关,并强化日常管理。
提升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存量竞争、精细化运营已成为信用卡行业的共识。随着信用卡新规的正式落地施行,机构将向哪些方向发力?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要做好信用卡业务,一方面需要洞察用户需求,不断修炼好内功,通过创新产品设计、完善功能等手段从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融入零售生态,借助场景化经营、外部优质合作机构的优势链接,共同为用户打造更加便捷好用的信用卡服务。
“信用卡业务未来高质量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AI技术提升风控能力,优化用户体验,实现个性化服务;精细化运营,注重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卡均消费,通过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创新化发展,推出更多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信用卡产品,如环保卡、健康卡、虚拟信用卡等;大零售融合,整合信用卡业务与银行其他零售业务,形成综合金融服务生态,提升客户黏性等。”田利辉表示。